錄音工程日誌——混音實戰探討

無論你用何種等級的器材,小至一般八軌混音器,Pro tools到或Sonic Solid Logic專業混音系統,筆者的體認是,買器材容易,"知道"每個鈕是有什麼作用是容易的,但要真正瞭解錄音的觀念,則真的是必須曠日廢時去下一番功夫了。



□從原點開始:

在一個新的工作開始之前,首先必須先確認混音器是否已完全"歸零":輸入增益(輸入增益)是否已轉到最小、相位的切換以及高通濾波器(高通濾波器)是否都切到關閉位置、等化器(等化器)是否是歸於平整(flat)位置的且其開關切到旁通(bypass)、全部的輔助輸出(輔助)是否都處於關閉位置(off)狀態,同時注意任何群組(group)的通路(routing)是否已在非選擇(Deselect)狀態。當然現在許多的數位混音器(數位 混音器)可以設各種依工作狀態需要的初設值(default),可說是非常的方便。

為什麼要歸零呢?因為你必需在混音時要確定不須要與不知名的雜訊(noise)奮戰,不需要為非常奇怪的訊號路徑而傷透腦筋——花兩個小時檢查混音台的線路,才發現雜訊是來自你的效果器(effect)是令人非常沮喪的。若你是用類比混音器(analog console)還罷,許多鈕是可以直接把它關掉的,但若你用的是數位混音器(數位 console)就是個惡夢了——因為它是以全部數位化的方式聲音路徑的,有時會非常麻煩。

□關於混音時的監聽(monitoring)系統:

如果你是個人工作室,則通常監聽(monitoring)系統是最弱的一環。通常有的基本配備是響度控制(level control)/一個耳機(headphone)的插孔,以及可聆聽由外面錄音器材送回來的聲音訊號,而一個專業的混音系統是要存在有多種外接監聽音源(monitoring source)的切換的。並且可以用立體聲(stereo) 單聲道(mono)聆聽不同的監聽喇叭系統,而且存在有衰減或阻斷(dim & cut)的按鈕,來作響度(level)上的衰減或阻斷,而不用改變響度控制(level control)上的設定值(setting)

最後一項尤其重要,因為當你在混音時,你是以你的聆聽音量作為參考音量的標準 。所以如果你改變了監聽響度,則你就是改變破壞了參考的數據,那麼,你的混音就失去了一致性及準確性。在監聽系統中,以不變響度控制的設定值為前提,來控制監聽系統的衰減或阻斷(dim & cut),是一個很重要的設置。因為當你在混音時,你的耳朵自己會基於聆聽音量建立一個參考數據,因此你若改變監聽響度,則你耳朵所建立的參考數據就會被破壞,則你的整個混音將失去其一致性與連續性,而你的混音就沒有一個標準。

專業的監聽系統因此會提供衰減或阻斷(dim & cut)的設置來讓你衰減或關閉監聽喇叭的聲音,而不會影響原始響度的設定值。

另外,要能檢查在立體聲混音(stereo 混音)當中的個別單音聲道平衡(mono balance)是很重要的,因此專業的混音器都會設置有可聽的單音聲道的裝置(最理想的狀態是只透過單一監聽喇叭來監聽)

□增益結構(Gain Structure)

在混音當中,最講究的部份應該是如何讓你的增益結構達到最完美的狀態,也就是說,對於全部的訊號路徑(signal path)的每一個部份的響度,要讓它最佳化(最佳的訊噪比S/N),使其雜訊降到最低,而且響度不能超過過載(overload)的界限,並留下安全的餘裕(餘裕),以防瞬間過載衝過表頭的最高值(peak)

我們要知道,許多低價位的類比混音器,通常都有其餘裕的限制(也就是說餘裕值較小),在搭配數位錄音器材時尤其明顯。低電壓的類比混音器是無法輸出瞬間的最高(peak)值到24dBu的輸出訊號的。同時你會發現,有許多混音器即使它的錶頭是到 +10 dBu甚至更高,但它並不代表當它那麼大聲時它還能有那麼乾淨的訊號!!因此,你不妨多作一下實驗,瞭解你的混音器的極限在那裡,並進而隨時校正外接(outboard)器材訊號進入混音器時,其輸入值的靈敏度。

且說一個我個人的例子:



曾經我有一臺Mackie 1402VLZPro,它是非常好用的混音器,我把它接上Apogee PSX100 類比數位轉換器(AD 轉換器),我這台混音器就推不動+20dBu的專業數位錄音座,但是,在我將Apogee做了些校正讓它可讀+12dBu(就是等於數位錄音座訊號的最大值(0dBfs),後來Mackie混音器就推得動了,而且當我直接將聲音錄到專業數位錄音座時,在16位元(bit)的狀態下仍能有專業的訊噪比的雜訊是非常低的。

另外,還有另一種方法,我常用在許多錄音的狀況,來使廉價的混音器工作起來如魚得水,那就是將混音器的+4 dBu 輸出接頭(output)接到數位錄音座的10dBu輸入接頭,這讓我有效的多得到多餘的12 dBu 輸出增益(output gain),實在是非常好用。


□在純數位化(Digital)領域當中的混音:

在數位混音器當中,其基本的增益結構也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存在有效足夠的餘裕是遠比擔心S/N比還更為重要。在類比系統當中,當你將餘裕(Headroom)用完,則失真就會隨之一點一點累積上來有些錄音師會故意將各段的level弄到最大,來得到"失真"的好處(事實上,有些混音器在高signal level的驅動下,聲音特別好聽),然而,數位混音器並沒有存在如此"多餘的"餘裕,而且通常它的餘裕是你自己設的,一旦用完,則聲音會變得如地獄般難聽。

在數位混音器當中分為兩大類——固點運算(fixed point/大部份較低價的混音器)以及浮點運算(floating points/較貴較高檔的混音器)。我們都知道浮點運算的設計,會讓混音器內部存在有大量的動態範圍(dynamic range)——這代表此混音器會有超級大的餘裕及最佳的S/N比。

另一方面,固點運算的混音器,它的動態範圍是有限制的——大約是6dB per bit,你會發現在數位混音器上,當你用了許多等化器及軌數時,餘裕一下就用完了,這就是為什麼此種混音器會對於等化器部份提供數位 level的衰減功能。

AD轉換的最佳化:

類比(Analog)訊號與數位訊號的轉換,是大家常遇到的問題,如果你使用數位混音器類比訊號在混音器的輸入(input)的地方會被轉換成為數位,或者,如果你使用類比混音器,你會在過到數位錄音座或是多軌錄音座 (or DAW) 時從類比轉換到數位。因此,如何得到最佳的ADDA轉換是目前重要的課題——一個訊號若在轉換時,轉得很差,則結果一定是很差的聲音,不論你用多高檔的轉換器。為了得到最佳的轉換,你必須要將你要給轉換器的輸出(output)訊號level調得儘量大到AD 轉換器可接受的最大值。

但是,另外你必須要考慮瞬間的噴賣(mic popping),以防止瞬間的失真,而通常都是用"增加其餘裕"來解決此問題,但這又會產生兩種問題:

·
第一個問題
6dB的未使用餘裕會讓你失去一個位元的數位解析度,假如你為了要收一個動態範圍大的打擊樂(percussion),而給它24dB的餘裕,來確保瞬間的聲音都完整底被錄到。這表示因為有24dB的餘裕。所以你的24bit AD轉換器實際上只提供20bit的解析度給聲音本身。如果你用的是16bit的低檔轉換器,會造成"量化雜訊(quantization noise)"以及低解析度,這是令人非常頭痛的問題!

·
第二個問題
由於過多的餘裕而造成的雜訊,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,特別是如果數位增益及壓縮都被用來補償大部份的低能量訊號。還好,有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你可以在進類比數位轉換器之前使用如dBx376、或是Presonus VXP"Voice Channel"來控制類比訊號的最高至平均值,使其無論在動態範圍(Dynamic Range),還有等化上都已最佳化,讓你在數位領域中,能更輕鬆一點。


□關於推桿 level的控制:

不論你是用類比或數位的混音器,通常都會在推桿上設計成以"0dB""unity gain"(或簡寫成U)的標線位置,作為推桿的最佳起點,因為此點會提供在你所需要的餘裕與各輸出接頭(Buss)的低噪訊間的最佳平衡點。

因此,當你在設定你的混音時候,你應該將你所要用的推桿推到"U"標線,然後再來調整每一軌的輸入增益,這樣就會非常接近你在最後混音步驟(Final 混音)時的正確設定值。,另外,你也可以這樣做測試,當你已調整至最佳混音的平衡狀態時,你不妨全部靜音(mute)掉後,一軌一軌單聽,聽聽看他們獨自的時候有多大聲,以及響度是怎樣的,如佌一來,你下次便能很容易得調整那些樂器的輸入增益了。

下次當你在做混音的時候,如果發現你的推桿不是拉得很小,就是推到頂點的話,那你就需要再重新對音軌的增益做調整了,因為你正處於"用盡餘裕後,隨之產生之充滿雜訊的訊號"之危機當中。

□關於輸入的聲音狀況:

大部份個人工作室的監聽設置,通常會完全倚賴近距(Near Field)的監聽喇叭,因此往往會出現一個盲點:聽不到低頻的部份,以致於不知道到底訊號中存在著那些低頻的訊息。從麥克風架的共振,建築物的共振,以及錄人聲時的噴麥,及中央空調等,皆會導致麥克風錄進大量的低頻能量,這會吃掉你的餘裕,並且讓你很難抓到等化上的平衡。因此,若你有發現這樣的問題就用濾波器把它濾掉吧。

有許多混音器在麥克風輸入的地方就有切換式的高通濾波器(High Pass Filter),因此我通常在設定好輸入增益之後,我會例行性切高通濾波器下去,去聽聽看,是否有改善聲音品質,同時,你也可以在輸入時就等化它,清除一些多餘的頻率,也可解決多支麥克風收音時的串音問題。另外,你也可試試切換正相/反相的相位(phase)鈕,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好結果。

□關於輔助輸出的設定:

即使是最簡單的混音器都會設置有數個輔助輸出,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輔助傳輸(Aux Send)/回送(Aux Return)的增益結構,你必須注意音軌的訊號送進效果器時,是否太大而造成披拍聲響——這會在混音當中增加許多的雜訊,降低混音的聲音品質。

另外要注意不要一下子加太多的效果在混音當中,因為它會干擾混音的相位,在調效果器時,前一定要先想好你想要怎樣的聲音,而這聲音怎麼得到?當你有想法與充分的理由時再一步一步調整各參數,千萬不要瞎子摸象,橫衝直撞。

當你有很多軌樂器時最好用一台以上的效果器,用不同的效果,才能產生較有變化,好聽的聲音效果。另外,如果你的混音器如果沒有輔助回送Aux return的話,可利用patch bayeffectreturn接回混音器的channel上用channel的推桿來控制,同時也能有automation,一舉數得。

□與STEREO和平共存:

現在的音樂製作過程中,有許多STEREO的聲音source——如drum machine / keyboard / DJ用的唱盤等等。因此,我們可以好好利用混音器上的stereo channel

STEREO channel
的好處是——只有一個gain control,只需用一個推桿即可控制/只有一組等化器就可調整全部!!反之,如果你的混音器都是monochannel,則必須將左/右的訊號各插在channel1&2並且pan全左及全右,這樣,你就必須要同時注意兩組推桿/等化器/推桿了。

為什麼這那麼重要,因為聲音元素在STEREO image當中的相對位置,是取決於聲音元素在左右兩聲道中的相對響度(loudness)——我們可以用pan control來決定mono訊號在stereo image當中的聲音定位。(也可說是在兩個聲道當中的相對聲音分佈百分比),因此,如果你用兩個條件並不完全相同的mono軌來過STEREO訊號(gain/等化器/),則你的STEREO image,在此兩軌間會有誤差,尤其如果兩軌間的等化器並不match的話,會在不同的頻率上造成不同之聲音方向之定位。解決的唯一方法,就是讓你用的兩個mono channel盡可能相互match——在gain方面,你可以用mono1KTone來作校正,而在等化器上,你必需確保兩邊的各項數據皆相同,在混音時,你可以把推桿 group起來(現在許多數位 混音器都有此功能),這也能解決stereo image被破壞的情形,

□開始混音吧!

其實沒有人規定混音應該怎麼混,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習慣,只是仍有許多技術的觀念必須要先有,有了學理基礎了,才能避免許多錯誤及不及格的結果。

許多人喜歡從節奏部份開始下手(rhythm part)再一層一層把音樂建構起來,而我有時候會從相反方向著手——從整首音樂最重要的元素開始Lead Vocal(主唱人聲)接著再一層層將其他樂器放進去!!這種混音法的好處是在一開始就可以控制確定peak level是否在安全值以下。否則,若你從底層開始作混音,很容易把餘裕都吃掉,以致於一下就overload了。

另外,我通常先將每個channelpan都調至中央,等到把rough 混音(初略的混音)調好,才開始動pan,開始建立stereo image。因為當你將某一音樂元素pan開時,與在中央時最多會差到6dB,這會使你的balance有所誤差。

混音完Stereo後,用monocheck是很重要的(surround 混音完也要用stereocheck),你會發現,要同時讓各種format都達到還算滿意的程度,這是需要某種程度的妥協的!!建議你多注意reverb的部份,尤其你用monocheck的時候!!

在使用等化器上,一定要先找出不要的頻率將其cut掉,再用推桿推大level,聽看看聲音是否有改善?若不夠,再針對你所要強調的頻率boost它一些,因為boostcut還會改變聲音的phase!!

記得再用bypass比較一下聲音是否有所改善,不要只是讓全部都聽起來很響,很大聲而已!!

通常你混音一小時以後,你的注意力就會開始分神了,你的判斷力會被音樂當中的許多不同的人聲/樂器聲等搞亂,因為太拘泥於細節而越陷越深!!

此時,你應該出去休息一下,再進來時要開始聽全面性的balance與聲音的tone調,試著與相同類型已出版的音樂做一下比較!!此時,你在做比較的時候切計要用相同的監聽喇叭,且開著相同的音量,相同的聆聽環境,仔細聆聽混音當中的下列參考點——

1.
整體的balance
2.
不同樂器間的相對音量
3.reverb
及其它效果器的用法
4.
整的錄音工程的製作方式


另外,在聆聽的level上也要注意,基本上開越大聲監聽,對於balance的判斷會越不準確,因為在較高聆聽level的狀態下,許多很細微的部份會很容易聽得見,因此會讓你有錯誤的判斷!!所以我建議你可以將level設成比家用level高一點,會得到不錯的結果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吸引力定律的招財大法

「姜尼史基基」(Gianni Schicchi)

現代小提琴弓製作名家簡史